心灵的体验——情绪论(九)
2021-10-10 14:50:29
  • 0
  • 0
  • 0

第八章 沧海中的一滴水

——情绪交流

 

本章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社会环境对情绪过程的影响:二是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关系以及对情绪过程的影响:三是情绪的交流。

一、社会环境是影响情绪过程的最普遍因素

在第三章中,我们探讨了知觉的模糊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实际上,这种知觉的模糊性和综合性正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自然的、 家庭的、异性....等无数方面的信息综合,这些信息往往同时被我们有意成无意地接收,传递到我们的大脑中,被我们的知觉所综合,从而形成清晰的和模糊的两种形式的信息,有的被遭忘、有的则被储存到意识或潜意识中。(进入意识的是清晰知觉,进入潜意识的主要是模糊如觉)。

这些进入意识的社会信息长期地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活动,它们不断被我们意识所调动参与新的社会信息刺激的综合、分析,从而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情绪过程。

社会环境每时每刻无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过程。某些重大的社会事件甚至影响着成干上万人的情绪过程。比如史无前例的“文革”。再比如“改革开放”,使中国数亿人民发生群体性情绪反应。

在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社会环境的干扰更是无时不在,当你走入整洁清新的办公室,你感到心情舒畅;当你看见一张名画挂在自己卧室中,你会非常高兴,但如果这幅名画挂在肮脏的厕所,你会感到惋情:当你的同事都指责你时,你会沮丧,当你的上司或同事夸奖你时,你会自豪;当你在舒适安静的环境里会见恋人时,你们都很愉快,如果在闹市中会见情人,却碰见你妻子时,你们都很难堪。

二、社会意识作用于个体意识从而控制情绪过程。

社会意识是无数个别意识的总和,这个总和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的机地综合其共性。社会意识是个体意识互相交流,发生作用的结果。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与人之间的意识交往就已形成紛繁交叉的信息网络,这个信息网络联系着无数个体意识,使之求同存异汇集成强大的社会意识,它反作用于个体意识,控制着个体意识的生长。

在第三章中我们分析了意识在情绪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由此可见,社会意识对个体意识的这种控制影响作用,必然影响着人的情绪过程,从而使无数人的情绪过程产生出某种共性。这就是我们研究情绪过程的关节所在。

联系个体意识网络的最基本的组带是共同生存的需要。由于个体意识存在绝对的差异性,就使交流成为必要,只有在关键问题上统一认识才能获得共同的生存。人们在共同需要这一基本纽带上进行信息交流,产生出具有一定倾向性和代表性的社会意识,再将这种社会意识传播到无数个体意识中,以影响个体意识在某一事件来临时产生共同效应。这种共同效应就表现为情绪的社会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日益充实发展,包罗万象,构成系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法律、制度、道德、教育、宗教、....人们在任何场合都受到社会意识的控制的影响,甚至在个体意识之间的交往中,也只是互相传播社会意识,使社会意识在无数个体意识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以至于当某一 重大事件发生时, 千万人发生同样的情绪过程,只不过情绪过程的程度和周期不同而已。但是,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之间,水远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相对而言,社会意识具有稳定性,个体意识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接收信息而发生变化。假设社会意识在个体的大脑意识区所占区城已定,当个体意识的差异部分日益扩充,形成较大区域时,社会意识所占比重相应降低,在个体意识中,占统治地位的将不是过去形成的社会意识,如果相当多的个体意识都出现此种情况并进行频繁交流时,新的社会意识就会产生。新旧冲突开始激化,新意识最终将战胜和取代旧意识。由此可见。个体意识总是先于社会意识发生变化,而这种个体意识优先变化是因个体感党、知觉的敏感性而决定的。

从根本上讲,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微小变化首先被部分个体感受和知觉,然后逐步扩展、升化、成为日益广泛的意识形志存在于众多个体意识中,通过交流形成新的社会意识。

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影响社会意识,由于前者经历着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后者也相应经历着同样的过程。

把人与动物比较,我们会发现,动物生活的空间日益狭小,而人类生活的空间却日益扩大。这个比较会使我们产生作为人的自豪感。然面,不要忘记, 人类最早也经历过与动物相似的历程,也经历过与动物争夺生存空间的阶段,可喜的是,人类最终战胜了动物,取得了大自然的统治权。这个争取生存空间的过程。正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的过程。

人类经历过一段漫长的与动物的斗争后, 终于获得了大自然统治者地位,建立起和睦相处的开放式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一且人类在自然统治者的地位得到巩固并积累起剩余财富以后,人类之间的这种和睦状志就受到了破坏,开始了互相争夺财富和地位的斗争.这种斗争使人类形成以家族群体聚集的封闭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最初限制在家族之中,以后逐渐过度到按阶级划分的群体之中,由此而形成了阶级为标志的各种社会意识。靠某种手段获得统治地位的阶级,也获得了支配他人的权力,这种权力所具有的魅力,远远超过了一般层次的需求。因为有了权力。不仅可以获得最高级的物质满足,还可以获得各种本能需求(如性本能、支配他人的欲望及各种精神快乐)的满足。统治阶级为了长久地保持这种权力。仅靠“强者为王”的手段是不行的,因为“强者”是可变的,所以,其不得不运用“宗教”、“神权" 等到形式强行传播于自己有利的阶级意识。然而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个体意识的差异性和变化性必然会随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化,最终将形成新的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

社会每经历这么一个循环过程,就由封闭向开放迈进一步, 这种开放表现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交流增多,生产的社会化推动家庭生活方式社会化。生产方式日益国际化,跨地区、跨国家的各种交往频繁..到了今天的时代,各国之间已形成休戚相关互相依存的局面,全球性的各种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关系和组织难以胜数。信息在全世界的飞速传播使生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都能够获得同等的信息。所有的个体意识都在迅速扩充并不断交流。这种信息全球化的交流必将形成全球化的社会意识并将最终取代以国家、民族、地区为界限的狭义社会意识。

全球化的开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彻庭影响了人们的意识结构。使人的情绪过程带有日益浓厚的社会性。我们一向把忠诚于自己所信奉的组织关系看着是神圣的感情。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这种感情的力量使得我们在承受巨大痛苦时仍能保持乐观的情绪。这种社会化的感情实质上是一个带有强倾向性的杜会意识在许多人的意识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从而会在这些人的情绪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控制作用。

三、情绪的交流

情绪随时随地都在人与人之间发生频素的交流。这种交流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既有内在形式,又有外在形式。

感情交流是情绪交流的内在因素,其内在表现为情绪的自我感受,外在表现为表情动作。

感情是一种带有倾向性信息刺激而引起的情绪过程,由于这些信息的内容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情绪过程,如母子之情、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同学之情、朋友之情、敌我之情......

每个人的意识结构不同,因而对各种不同关系的认识也不同,因而在同样的关系上会产生截然有异的感情。若将感情分类正知给情绪分类一样是项复杂的工作,一般来请感情应是三维的组合。

 

 

从这个三维坐标感情图来看父母亲与子女的感情最深。首先,父母亲与儿女朝夕相处,其知识、观念都对儿女有直接影响。甚至婴儿在母体中就已接收了母亲的大量信息。其次,母亲的身体是儿女生存的摇篮,儿女对她最热悉最亲切。再次,父母亲对儿女的抚爱具有强烈的倾向性。

但是,在有的情况下父母亲与儿女的感情也会发生变化。首先,如果儿女生活阅历和受社会教育的情况使儿女形成的意识结构与父母亲炯然有异时,这种感情会削弱;其次,父母亲的行为使儿女对其产生厌恶反感时,这种感情会削弱;再次,如果父母亲与儿女长期分离也会使儿女的感情削弱。因此,往往儿女与父母亲的感情也会出现矛盾的复杂的状态。

根据图示,我们可以轻易地分析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一般来讲,意识结构(观点、见解、知识)相近的人易于结交,异性或外貌亲切的人易于结交,长期相处的人易于结交。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素不可能都处在极点上,往往是不同程度的三维组合。然而,处在三维组合的第1象限时,其感情总是热情友爱的:在第2象限时,其感情较为温和:在第3象限时的感情,则是冷漠敌对的:在第4象限时,则是较为冷淡的。

感情是特殊的情绪,但不能与情绪等同。情绪是人脑活动的产物,感情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交流情绪的产物,没有情绪的交流就不会出现感情。因此,凡是能产生情绪过程的人或动物,一旦发生较为频繁的情绪交流,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感情。

社会的开放化发展,使人的情绪交流日益广泛化、扩大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也日益复杂化。当今的时代,由于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人与人之间频繁广泛的交流,使得冷漠、敌对的感情,成为人们进行情绪交流、获得精神满足的障碍。人类正通过种种形式来突破这些障碍,使人与人之间普通的感情联系向第1象限发展。

意识结构的社会性,决定了感情的社会性,由于意识激活(兴奋)是人的本能的需要,因此,情绪交流——抒发感情也成为人的本能需要之一。 你久了没见亲人,十分想念:你长期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想有朋友造访:你在车间干了一天,晚上想到酒吧、舞厅与人交流:节日到了,你无心静下心来坐在家中,希望上街凑凑热闹(虽然不想买任何

商品) ..这一切都体现了情绪交流已成为你的不可缺少的需要。

情绪交流的社会性质在异性交往中表现极为敏感。弗洛伊德指出了性本能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资本主义各国几乎都经历了一场“性解放"运动。这个运动对我国也有波及,相当部分青年对此热衷不已。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性本能是人的精神需求的起端之一,而情绪的发展及分类又是基于本能需求之上的,因此,情绪的社会化发展必然引起对性欲认识的变化。

我们知道,家庭的确立,首先是为了满足性本能及传宗接代的需要,家庭生活首先也是为了满足性生活和解决子女及成员温饱的需要,如果家庭生活趋向社会化,那么性生活是否也会开放呢?尽管传统的宗教、道德、法律均把约束性行为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信条,但是这种信条的约束范围和强度正在逐渐减小,现代的文艺作品也日益公开地宣传人与人之间发生的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的性行为。

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发展到性生活与家庭生活分离,传统的家庭观念正在遭到冲击,传统的家庭生活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家庭成员从出生起就踏入社会生活的圈子:幼儿园、学校、军队、企事业单....人们除了晚上同宿、节假日聚会,平时连吃饭也难得聚在一起。过去那种男耕女织。异性分工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家庭式的小农经济正在趋于清亡,如果说在历史上,性开放会引起弱肉强食、造成人类内部的残杀、引起基本的生产单位——家庭的破裂。那么在现今,传统的家庭正在自行解体。

性开放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首先,性本能的满足将更加丰富多彩,就象人的生理需求满足形式日益复杂一样,性本能的满足形式也由单一的两性关系发展为极复杂的系统。能实现性满足的信息刺激已由纯粹的肉体接触发展到各种感官的信息刺激:语言、文字、图象等信息形式的情.绪交流使性本能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社会化。人们在选择配偶时,已不能满足于纯粹的

肉体需要,而发展到寻求共同的情趣、和谐的性格等内在的因素。

第二、性本能的满足将更加充分。封闭式的社会生活禁锢了人们的环境,人们难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寻求满意的异性朋友。开放式的生活方式大大扩展了人们交流的范围,人们可以通过现代发达的信息交流方式,极其广泛地与异性进行情绪交流,从而找到满意的配偶,使性本能得到更充分的满足。

第三、性生活的原则将逐步建立在自愿、平等、互不伤害、维护公共利益、充分自由等基础上。在人的需要中,性满足只是一部分, 而且它是依附于生存及安全本能而存在的。开放的社会生活所形成的开放的社会意识使人们在极为广泛的环境中寻求第1象限的感情需要,一且性生活与这种社会感情相冲突,将会使自己陷入公众的敌对状态中,从而使自己的情绪交流中断或者说使情绪交流变为情绪冲突。这非但不能满足自己其它本能需求,还会破坏其它本能需求的实现。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开放,社会意识将日益完善,建立在这种较完善的社会意识上的[社会公德将成为人类共同生存、产生安全感、得到感情满足的共同需要,一切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将受到制裁和杜绝。

在社会活动中,表情动作是情绪交流的主要形式。

首先,人们是通过表情动作来传达自己的感情乃至情绪,因此,为了使自己的情绪能转达给别人,使别人领会或受到感染,就必须使用共同都能理解的情绪“语言"——即富有感染力的相互公认的表情动作。这种表情动作包括:面部表情、行为动作、语言声调节奏等。一个演说家或政治家在鼓动群众的演讲时。不仅要传播自己的意思见解,力求将这些意思见解与公众头脑中的意见联系起来,产生共鸣,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公众的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过程传达给公众,使自己的情绪与公众情绪联系起来。聪明的演说家或政治家,往往先进行情绪交流,当公众情绪与自己的情绪协调一致时,再阐述自己的论点,这样,往往取得惊人的效果。

其次,人们在情绪交流中校正自己的表情动作。表情动作最初只是协调内在情绪过程使心理达到平衡。但是,随着情绪的社会化发展,表情动作成为情绪交流的“语言”工具。人们开始从审美的角度和有效表达的角度校正自己的表情动作。除了那些仍旧生活在狭隘圈子的人往往本能地不加修饰地表达情绪外,一切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人都在修正自己的表情动作。电影、电视、话剧、绘画等艺术又通过艺术美的形式宣传各种“美”的表情动作,使人们能从这些艺术形象中,找到共同效仿的标准。最简单明显的例子是,一个山里人在大都市里被小偷掏了皮包,会在众目股晚之下号啕大哭,趟在地上撒野,然而,一个城里人遇到同等 悲痛的事却很有节制地表示自己的痛苦。

再次,随着情绪的社会化发展,表情动作从原有的意义上发生很大变化,许多情况下,它甚至不再成为调节情绪平衡的需要,而成为社交的需要。一个服务员不管心情如何,对顾客总得笑脸相迎,频客见了笑脸,会受到感染面产生愉快情绪。这种愉快情绪通过顾客发自内心的笑容报答给服务员,又会引起服务员的愉快情绪。在这个交流过程中,表情动作最初是脱离情绪过程而产生的,一旦它以“愉快的"信息刺激起真正的愉快情绪时,情绪交流才真的产生了。但是,表情动作是不可真正脱离情绪过程的,一个心情悒忧的人装出的笑容是不自然的:一旦他的笑容表现得很自然时, 他就会产生真正的愉快感受。这是因为,情绪过程本身就是生理反应的体验,当你模仿笑容时,你的生理要进行笑的反应,这种反应作为内部信息源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区,产生的波效应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过程。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