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体验——情绪论(五)
2021-09-28 23:38:07
  • 0
  • 0
  • 0

第四章   让心灵的波涛平息——情绪平衡

        当我们仔细体验、观察情绪过程时,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首先,外部表现兴奋的情绪,如激动、愤怒、欣喜等,内部的神经系统却常常处于抑制状态,表现为思维迟钝,感觉不灵......而外部表现抑制的情绪,如抑郁、厌恶、哀伤等,内部的神经系统却十分灵敏、活跃,表现为敏感、思绪万千。 

        其次,人的情绪总是具有两极性,如紧张与松池、痛苦与快乐、骄傲与自卑……·

        再次,在情绪过程中,某一部分神经系统的兴奋,都伴随着另一部分神经系统的抑制。

        以上现象都证明了一个重要的规律,即情绪平衡规律。所谓情绪平衡也可引申为心理平衡规律,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在情绪过程中,总有一部分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另一部分神经系统则处于平和状态。例如,当我们被电视机播放的一场球赛所吸引,我们处于紧张的情绪过程,这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大声说话,你也听不清他说话的内容。这说明,当时你大脑视区处于兴奋状态时,而你的听区则处于抑制状态。或者说你的意识系统聚焦在某个点上,大脑中与球赛有关的信息贮存系统处于高度兴奋,而与其无关的其它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这种极常见的心理现象,其实就是情绪平衡,或者叫心理平衡。

       二、在一段时间内,兴奋过程之总和等于抑制过程之总和。在许多情况下,在某一时刻,一个人的整个神经系统大部分会处于兴奋状态。如一个进行拳击比赛的运动员其大脑意识区、感觉区和外周神经系统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个时候,运动员的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但比赛之后,他会很快松弛下来,周身瘫软,此时他的抑制过程大于兴奋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兴奋与抑制的程度相等。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一般人睡眠(全抑制过程)是八小时,而醒觉状态是十六小时?为什么有的人一晚上只有三、四小时睡眠(而且长期如此),白天却精神很好地干十几个小时?为什么年青人比老年人睡眠时间长?这类问题提得很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展开分析以证明心理平衡规律。

       一般来说,在没有梦境干扰下的正常睡眠是意识中枢的全抑制过程。意识中枢一般会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醒觉状态,一种是休眠状态。当我们意识中枢感到疲劳,神经系统会出现抑制过程,意识中枢会逐步进入休眠状态,这时意识中枢对其他感觉区及外周神经传递的信息无法作出反应,除非这些信息十分强烈。当你完全休眠后,你就睡着了。但是许多情况下,我们没有进入完全休眠状态,而是处于半休眠状态,那是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虽然休眠了,而大脑其他区域还没有休眠,它们仍然在接受和传导外周神经的信息。这些信息无法激活主观意识,却激活了意识中枢储存的离散知识系统。这种离散知识系统就是潜意识。潜意识的兴奋是不规则的、没有逻辑联系的,当我们处在醒觉状态时,主观意识很难通过逻辑联系去激活它们。只有在主观意识处于休眠状态时,大脑其他区域的兴奋效应才会随机激活它们。一旦潜意识被激活,我们的大脑就产生了梦境。

       有的人会出现失眠,那是因为我们的意识系统很难进入休眠状态。尽管我们的意识中枢已经非常疲劳,可是大脑总有一些区域会不断传导非常强烈的信息,使意识中枢无法进入完全抑制状态。比如:A、你的意识聚焦太强烈,一直无法消散;B、你身体内部某个脏器有病变,它不停地刺激你的神经系统;C、外部环境的强信息(如声音、气味、温度等)不停刺激你的外周神经。

       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意识中枢可以调节控制其大脑各区域的兴奋。首先我们可以采取寻找新的聚焦点来改变已有的聚焦点;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来抑制内部病变信息的刺激;再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避免强信息干扰。

       其实人的全兴奋过程与全抑制过程不容易实现。因为,大脑区的兴奋是刺激引起的,而往往我们不可能同时接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而引起大脑各区的同时兴奋,象拳击运动员那样使自己全面兴奋是需要经过特殊训练,并在特殊环境中才能达到。在通常情况下,人的兴奋过程是依次进行的。譬如,在机关工作的职员,他全神贯注地书写一份文件,处于兴奋过程的只是一部分大脑区域和神经系统。当他感到疲乏时,也只是这部分区域的疲乏,如果他停止书写去下象棋,按理说下棋所需要的大脑兴奋并不低于书写文件,但是他的疲乏感却消失了,这是因为下棋时进入兴奋过程的是大脑另一部分区域。下班后他感受到疲乏,但躺下后却不能入睡,这是因为他的大脑还有一部分区域没有经历兴奋过程,于是他又去参加舞会,在舞会上他又显得精神抖擞,疲乏感再次消失了,当他再次躺在床上后,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而到这时候,他仍未进入完全的抑制过程,因为梦的出现表示着仍有一些大脑区在兴奋之中。由于这些区域的兴奋,情绪过程仍然会产。这就是睡眠时间少于醒觉时间的原因。世上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生理状况和意识结构。因此,每个人在其生理和心理活动中,兴奋的区域和范围、兴奋的程度和时间均是不同的,在无病因干扰的情况下,生理和心理机能易于兴奋的人,其睡眠时间长,反之则短。老年人因生理机能的退化,其兴奋程度、范围、时间都比年轻人差,因而睡眠时间也相应更短。

        三、心理平衡(情绪平衡)与生理平衡密不可分,心理活动最终说来,只不过是大脑及神经系统的活动,而大脑和神经系统本身就是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活动从本质上讲也可以说是生理活动。如果我们把心理活动说成是精神层面的活动,把生理活动说成是物质层面的活动,则精神与物质其实在人的生命中是完全融为一体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生物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是因为其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逐步进化成了特殊的生理机能,能适应特定的环境而获得生存。人脑的发达也正是属于这种特殊的机能。所以我们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时,首先就得从人脑之产生开始,如果人不具备大脑这一抽象思维的机能,恐怕水远也站立不起来。人体器官,五脏六也不会象现在的模样。大脑是基于人体生存的需要而发育进化产生出来的,它与人体其它机能共同构成“人”这一生物体。

      “平衡”是任何生物生存的本能需要,这种平衡在整个生物界表现为生态平衡,在人体内部表现为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当生态平衡发生紊乱或遭到破坏后,整个生物界会遭受灭顶之灾。当生理平衡与心理平衡受到破坏时,人的生命也将受到威胁。反之,当人体机能发生病变时,生理平衡与心理平衡也将发生紊乱。所谓身体健康的人,无非是生理机能协调平衡性好。

      当某一信息刺激在大脑中引起情绪过程,这种情绪波传递到生理各部分的反应不会产生过激,协调的生理机能对情绪波有缓解作用,其反馈信息有利于调节情绪过程。身体有病的人或生理机能衰弱的人则恰恰相反,如患心脏病的人,当大脑接收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波效应传递到心脏,心脏因承受不了刺激而加快跳动,反馈到大脑,使情绪过程不但未缓解反而加强。再次以波效应传递到心脏,激起心脏更强烈的加速以至血压增高,血管破裂而产生昏迷直至死亡,再如患肝炎的人,易于产生暴燥、愤怒的情绪。这都是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心理不平衡的常见现象。同样,心理平衡的破坏也会引起生理不平衡,如精神病患者,其致病原因,一般是因接收的某种强刺激与自己大脑形成的意识结构难以相容以至冲突,致使心理平衡受到破坏而患病,患病之后造成生活规律的破坏,产生厌食或暴食等胃病变以及其它生理机能的病变反应。这种生理反应反馈到大脑后,又被大脑错误地认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身体的衰弱。

       我认识一个神经官能症患者,他是因恋爱受挫而患病,长期以来,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右胸内部组织下垂,实际上这是患病后心理不平衡而引起的身体不舒适现象,但他日益坚信这是自己过去拉二胡造成的右边肌肉组织下垂,于是他自己想出一套纠正的方法,如揉提、抬起右肩等,久而久之他身体产生变形,右肩一直耸起,左肩一直下垂,想纠正也不行。

       四、新陈代谢是心理平衡与生理平衡的重要体现。新陈代谢是人的本能需要,人的生理机能总是在吸收新鲜食物和养料,排泄废旧(消化后)的物质中生长的:人的大脑总是在汲收新的信息、遗忘旧的信息(除贮存信息外)中成熟的,身体得不到或得到不能满足需要的新鲜食物和养料,就会产生饥饿和食欲。但过多的食物接收会引起腹胀痛等内脏

不适的反应。大脑没有新信息或过少信息刺激又会使其产生抑郁或烦燥不安的情绪过程。这种接收新的、排泄旧的,不多也不少的需求就是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新鲜食物和新信息,并不是指从未接触过的。最初接触的食物和信息只有同自己已得到过满足的需求发生联系后,才会产生兴趣。比如西红柿的外观、味道与水果相似时,人们才产生想吃它的欲望和兴趣。再如钢琴的发明,当钢琴的声音与人们意识贮存中的美妙音响发生联系时,人们才产生想听钢琴的欲望和兴趣。 

       一般情况下,人们接受的新食物新信息只是曾满足过需求的食物和信息的重复。但是,经历过的事物总是固定不变的出现会使人们产生厌烦的情绪过程,因为人的需求是随着社会进步、文化经济发展而日益升化和扩展的,大脑意识贮存中,各种知识系统也是日益增多的,因而大脑区的划分也日益细微、复杂。某一固定不变的刺激使大脑区某一区域兴奋,长此以往使大脑区产生兴奋的不平衡活动,这种不平衡活动的效应引起厌烦的情绪过程。例如,婴儿最初会对某玩具的反复出现产生兴趣和满足,但随着意识区多种知识系统的建立,就会对反复出现的玩具厌恶:成年人某个问题的研究也是这样,当某个问题与其某一知识系统产生联系时,他产生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如果他在较长时间内固定不变地运用该知识系统对这个问题进行反复研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过。,一旦他通过广泛收集资料,这些资料激活了他更广泛的知识系统,从而使整中意识区部兴查起来时,他的兴趣就会重新产生,而且更加浓厚。但这种情况也决不会长期存在下去,到一定时候,新的厌烦情绪又会产生,于是你得借助于新的信息刺激使新的知识系统参与,才能保持你的兴趣,从而将研究工作完成。因此,维持情绪平衡也是保持工作热情的重要方法情绪平衡既是心理平衡和生理平衡的关键又要受生理平衡的影响,它们之间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